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202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马妮    发布日期:2025-07-15    查看:341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教务部关于202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作者:施旸  点击数:461  日期:2025-06-16

教务通〔2025〕44号


各二级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


根据工作安排,学校将对2025年建设到期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验收范围


本次结题验收的项目为学校2022年度立项(三年期项目)、2023年(两年期项目)及之前立项尚未结题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具体详见《2025年度需结题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清单》(附件1);其中,上一年度已通过省项目验收的项目无需进行校级验收。


二、验收内容


1.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等完成落实情况,取得的建设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2.成果实证材料的支撑程度。未按照要求填写验收登记表或未提供相应实证材料,以致项目验收信息不完整的,验收不予通过;实证材料造假、与项目本身无关或不能证明项目建设成果者,验收不予通过。


三、验收方式与验收结果


1.各项目负责人登录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http://gc.dgut.edu.cn/(首次使用,需老师用手机号注册,自行设置密码,并绑定学校跟工号)通过网上填报提交材料、成果,教务部组织专家进行评议、鉴定等形式进行。填报系统统一在09月10日晚上12点关闭,逾期不再接受。


2.课程类项目还将组织专家重点查看课程视频、资源建设及应用等情况后,确定验收结果。


3.验收结果评定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个验收结论。“暂缓通过”的项目,限期整改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后可再次申请结题验收,如仍不能通过验收者,取消验收资格,终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不通过”的项目,直接终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四、结题验收材料


(一)材料内容


1.《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附件2);


2.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


3.《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附件3)


4.成果实证材料(如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教学软件、论文、著作、电子课件、获奖证书等)。


成果实证材料扫描要求:


(1)教研论文类: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


(2)教材类:教材封面及参编人员说明页面、目录、正文3-5页;


(3)证书:封面及内容;


(4)其他能够说明项目实践效果的材料。


(二)提交要求


1.项目负责人网上提交。项目负责人需将《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附件2)(PDF签字盖章版)上传至系统平台“结题材料”处;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附件3)、成果实证材料按顺序编辑成册(PDF版)上传至系统平台“附件”佐证材料处。09月10日晚上12点系统自动关闭,逾期未填报者,视为自动放弃。


2.二级组织机构提交汇总表。项目所属二级组织机构进入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进行院级审核,审核完成后填报《2025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汇总表》(附件4)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9月12日前提交至教务处教研科。


五、其他


1.不在结题清单中的项目,需提前结题的可按以上要求提交材料申请结题,并报送教研科。


2.2022年之前立项的和上一年度已申请延期结题的项目必须结题,如不能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将撤销该项目,且项目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申请新的项目。


3.2022年、2023年立项的项目因特殊原因确实需要延期的,项目负责人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重要事项变更申请表》(附件5),经同意后可延缓结题,按要求延期只能一次,时间不超过一年。


4.本次结题验收工作采取网上评议方式,学院无需提交项目纸质材料。




工作联系人:施老师 工作联系电话:22861518






教务部


2025年6月16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7-08至2025-09-10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属院系
1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徐勇军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2成人之美:地方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体系改革与实践许燕转文学与传媒学院
3面向产教融合的《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吴兆乾机械工程学院
4信号处理课程教研室赵晓芳国际微电子学院
5新文科背景下基础设计课程创造性思维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罗瑜斌文学与传媒学院
6食品安全教研室肖珊生命健康技术学院
7《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刘宇佳生命健康技术学院
8产教融合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李青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习基地谷云燕经济与管理学院
10数据结构教研室周坤晓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1东莞理工-测吧测试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张福勇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12土木工程施工教研室艾心荧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13工程图学教研室曹晓畅机械工程学院
14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杨健彬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15数字化背景下《电脑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势作用及其交融性发展策略史旻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16《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林寒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17新工科背景下融合创新模式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王玥婷教务处
18“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公司治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丁齐英经济与管理学院
19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基于“1+3”融媒体跨境电商平台鲁硕文学与传媒学院
20化工原理课程教研室何运兵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21基于翻转课堂的游戏化教学改革陈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2赣锋锂电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陈佰满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23大学物理教研室何林智能制造学院
24模拟电子技术赖颖昕智能制造学院
25数字系统综合设计丁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6《分析化学实验》全英示范课程建设陈灵晶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27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与技术学院郑愚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28智慧防灾与应急管理特色人才实验班孙璨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29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黄卫清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30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集成电路方向实验班卢贵主电子信息工程
31绿色化工与清洁生产李超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32《道路勘测设计》潘美萍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33工程化学与土木工程材料高品海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34批判与创新思维教程郭奕鹏马克思主义学院
35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探索张子庄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36课程思政背景下黄大年精神在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丁其乐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37批判与创新思维导引孙振忠机械工程学院
38英语演讲的艺术刘瑾文学与传媒学院
39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下一流课程赵洁马克思主义学院
40《(新)网络营销》精品教材全裕吉经济与管理学院
41机器人跨专业团队项目化课程中的工程师法语教学尹玲中法联合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
42环境生物技术李衍亮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43《可靠性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龙建宇机械工程学院
44网络直播营销杨金山文学与传媒学院
45《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建设与实践徐钦桂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46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王维机械工程学院
47《数字媒介互动营销:从媒介理论到产业实践》卢嘉杰文学与传媒学院
48测评使用论证(AUA)框架视域下的英语叙事能力培养模式及其评价麦肖群文学与传媒学院
49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建设况小雪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50应用型高校美育质量测评体系及实施路径吴寒柳文学与传媒学院
51软件测试项目实践张福勇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52解码科幻:从荧幕到现实黄晓园智能制造学院
53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刘川经济与管理学院
54通识教育视域下地方性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与发展评价研究郝丽霞国际学院
55基于“双一流”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线下课程建设卢文娟机械工程学院
563D打印技术及实践宋菊青机械工程学院
57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互联与封装材料创新联合实验室陈德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8力学与设计课程探索张伟伟机械工程学院
59机器学习张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0经济学原理马光威经济与管理学院
61“微”传播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美育”共同体模式的构建研究林雄文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62人工智能张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3《建筑施工图绘制与实践》卢素梅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64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践郑东海机械工程学院
65基于数学建模实践的《线性代数》课程改革探索张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6液压与气动汪超机械工程学院
67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宋秋敏文学与传媒学院
68项目化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陈雪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9节能原理与技术何清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70食品营养与健康彭敏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71产业经济学全英示范课程洪志远经济与管理学院
72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黄俊辉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73基于大类培养的新文科实践体系综合改革张艳红文学与传媒学院
74新文科背景下商学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黎伟经济与管理学院
75新文科视阈下社会工作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研究王海洋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76新文科背景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张建超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77网球运动苏敷志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78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林荣机械工程学院
79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玉勋机械工程学院
80基于能力取向的《领导科学》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杨亚南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81传播学彭云峰文学与传媒学院
82成本会计郑静经济与管理学院
832020 年校级质量工程课程建设类项目精品教材—精细化工综合设计实验黄相璇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84口语表达艺术孟颖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