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2023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马妮  发布日期:2023-10-31 查看:1561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教务〔2023〕49号
各二级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
根据工作安排,学校将对2023年建设到期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结题验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验收范围
本次结题验收的项目为学校2021年(两年期项目)及之前立项尚未结题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具体详见《2023年度需结题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清单》(附件1);其中,上一年度已通过省项目验收的项目无需进行校级验收。
二、验收内容
1.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方案等完成落实情况,取得的建设成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2.成果实证材料的支撑程度。未按照要求填写验收登记表或未提供相应实证材料,以致项目验收信息不完整的,验收不予通过;实证材料造假、与项目本身无关或不能证明项目建设成果者,验收不予通过。
三、验收方式与验收结果
1.各项目负责人登录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http://dglgxy.zlgc2.chaoxing.com/,账号为工号,初始密码为:s654321s),通过网上填报提交材料、成果,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议、鉴定等形式进行。填报系统统一在09月10日晚上12点关闭,逾期不再接受。
2.课程类项目还将组织专家重点查看课程视频、资源建设及应用等情况后,确定验收结果。
3.验收结果评定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个验收结论。“暂缓通过”的项目,限期整改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后可再次申请结题验收,如仍不能通过验收者,取消验收资格,终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对“不通过”的项目,直接终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四、结题验收材料
(一)材料内容
1.《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附件2);
2.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
3.《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附件3)
4.成果实证材料(如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教学软件、论文、著作、电子课件、获奖证书等)。
成果实证材料扫描要求:
(1)教研论文类: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
(2)教材类:教材封面及参编人员说明页面、目录、正文3-5页;
(3)证书:封面及内容;
(4)其他能够说明项目实践效果的材料。
(二)提交要求
1.项目负责人网上提交。项目负责人需将《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登记表》(附件2)(PDF签字盖章版)上传至系统平台“结题材料”处;原立项申请书或任务书、《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附件3)、成果实证材料按顺序编辑成册(PDF版)上传至系统平台“附件”佐证材料处。9月10日晚上12点系统自动关闭,逾期未填报者,视为自动放弃。
2.二级组织机构提交汇总表。项目所属二级组织机构进入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平台进行院级审核,审核完成后填报《2023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验收汇总表》(附件4)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于9月12日前提交至教务处教研科。
五、其他
1.不在结题清单中的项目,需提前结题的可按以上要求提交材料申请结题,并报送教研科。
2.2020年之前立项的和上一年度已申请延期结题的项目必须结题,如不能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将撤销该项目,且项目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申请新的项目。
3.2020年、2021年立项的项目因特殊原因确实需要延期的,项目负责人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东莞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重要事项变更申请表》(附件5),经同意后可延缓结题,按要求延期只能一次,时间不超过一年。
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参与此次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结题,相关结题材料与要求可参见立项申报指南(附件6)。
5.本次结题验收工作采取网上评议方式,学院无需提交项目纸质材料。
材料提交时间:
2023-10-06至2023-10-11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大朗镇黎贝岭村实践基地 | 黄海蓉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2 | 声乐基础 | 林雄文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3 |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 居正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4 | 广东传统儿歌即兴伴奏与弹唱教材 | 丁雪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5 | 污染物地球化学工程学 教材项目建设 | 胡俊杰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6 |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 彭云峰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7 | 体育概论 | 唐胜英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8 | 中国古代文学 | 肖妮妮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9 | 机械设计基础 | 钟守炎 | 机械工程学院 |
10 | 现代工程制图 | 林小夏 | 机械工程学院 |
11 | 社会体育专业需求变化与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 赵全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12 | 法社学院-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朱晓红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3 | 化能学院-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郭晓娟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1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莞旭光五金氧化制品有限公司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易爱华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5 | 电智学院-普密斯光电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刘晔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16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 谢伟红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17 | 经济与管理学院—东莞市同信瑞丰财税集团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 黄润樑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8 | 文学与传媒学院-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冯丽霞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19 | 环建学院-深圳市深科技术有限公司建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李宁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 | 东莞理工-中科云遥(东莞)软件开发实践基地 | 何文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1 |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 黎伟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2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 陈雪芳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23 |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 李文 | 机械工程学院 |
24 | 环境生物催化原理与应用 | 吕小梅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25 | 《化工原理实验》精品教材编写 | 邵友元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26 | 2020 年校级质量工程课程建设类项目精品教材—精细化工综合设计实验 | 黄相璇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27 | 大学物理实验 | 张绍强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28 | 社区工作 | 王海洋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29 | 通信工程系AiNET教学团队 | 周清峰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30 | 新文科背景下“新中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张斌华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31 | 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罗达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32 |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袁华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3 |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 康世民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34 | 基于专业技能综合实习的课程信息化改革实践 | 张新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35 | 新工科背景下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宋菊青 | 机械工程学院 |
36 | 基于R 语言的数据分析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析 | 李青青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37 | 跨文化交际在新文科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整合--批判性认知与创新实践 | 张力 | 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 |
38 | 新工科背景下宽口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以“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为例 | 张兆云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39 | 以OBE模式为导向的高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与实践 | 李淑怡 |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
40 | 地方立法人才需求导向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 庄瑞银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41 | 基于新工科力学概念感知与实践的理论力学课程改革 | 刘良坤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42 |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建设-以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为例 | 姜雄华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43 | 新材东莞 | 郭奕鹏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郭奕鹏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5 | 理工科高校的“新文科”变革: 逻辑厘清、系统规划、路径实践 | 刘盾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46 | 地方性工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以赛促教”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承办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为例 | 徐伟斌 | 机械工程学院 |
47 | 以绿色建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发展方向的建筑类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 | 王频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48 | 产业学院从“传统机械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型的新工科模式建设 | 谭华 |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
49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教育研究 | 朱诗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0 | 线性代数 | 李伯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1 | 外贸英语函电 | 卢晓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2 | 会计学原理 | 段宁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3 | 服务业管理 | 杨葱葱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4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钟碧莹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55 | 工科英语视听说 | 张力 | 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 |
56 | 化工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 涂军令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57 | 分析化学实验 | 彭敏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58 | 无机化学实验 | 谭桂平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59 | 高频电子线路 | 林盛鑫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60 | 化工原理实验 | 李永梅 | 资产后勤管理处 |
61 | 环境问题观察 | 刘蕾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62 | Python统计分析与应用 | 谭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63 | 陶瓷工艺学 | 花开慧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64 | 国学与人生 | 吕有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5 | 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 | 卢贵主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66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 | 艾心荧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67 | 计算机类专业导论 | 李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8 | 古代汉语 | 周赛红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69 | Process Simulate仿真技术 | 秦毅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70 | WinCC数据采集与监控 | 王福杰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71 | Plant Simulation基础 | 孙泽文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72 | NX提高 | 秦斐燕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73 | 质量管理 | 徐敏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74 | 建筑设计基础 | 罗瑜斌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75 | 电视节目制作 | 杨金山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76 | 设计表现技法 | 王铁球 | 机械工程学院 |
77 | 食品化学 | 李玉婷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78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 刘鹏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79 | 会计信息系统 | 张新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80 | 信息安全概论 | 何凯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81 | 食品微生物学 | 刘晓珍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82 | 工程流体力学 | 杨小平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83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郑阿平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84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 刘啸天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5 | 企业战略管理 | 冯志军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86 |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 居正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87 | 化工热力学 | 许书瑞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88 |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 党海峰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9 |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 帅建华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90 | 智能化仪器仪表 | 彭超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91 | 嵌入式微处理器结构与应用 | 赵维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92 | 计算机系统Ⅰ | 肖慧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93 | 光电子学 | 叶海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94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 李仪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95 | 生产计划与控制 | 李帅 | 机械工程学院 |
96 | 环境工程原理 | 陈忠明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97 | 工程项目管理 | 汤蓉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98 | 工程力学 | 林荣 | 机械工程学院 |
99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刘延星 | 机械工程学院 |
100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 尚欣 | 机械工程学院 |
101 | 文学理论 | 姜辉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102 | 应用美学 | 吴寒柳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103 | 精细化学品工艺学 | 张刚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104 |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 李文 | 机械工程学院 |
105 | 环境微生物学 | 张舒婷 | 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
106 | 热交换原理与技术 | 胡冰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107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吉海荣 |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108 | 生态东莞 | 唐元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9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制造东莞 | 夏志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0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莞台印象 | 肖凤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1 | “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系列课程思政之智造东莞 | 银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2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知行东莞 | 王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3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网安东莞 | 李仕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4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人文东莞 | 漆志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5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教育东莞 | 朱诗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6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经济东莞》 | 李丹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7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学习东莞 | 张庆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8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智慧东莞 | 毛安翼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19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开放东莞 | 陈兵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20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法治东莞 | 蒋青青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21 | “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之能源东莞 | 杨云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22 | 化工仿真实训 | 钟国玉 | 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
12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刘晔 |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
124 | 岭南文化资源与创意实践 | 许燕转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125 | 会计学 | 周润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26 | 微观经济学 | 马光威 | 经济与管理学院 |